歷史簡介

澳 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後人把 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 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 天后,她又名娘媽。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 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 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

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

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地理位置及面積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毗鄰廣東省,與香港相距60公里,距離廣州145公里。

澳 門特別行政區由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總面積共29.9平方公里,其中澳門半島9.3平方公里、氹仔7.4平方公里、路環7.6平方公里、路 氹填海區5.6平方公里。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由三條澳氹大橋連接,包括:嘉樂庇總督大橋(2.5公里),友誼大橋(4.5公里),以及西灣大橋 (2.2公里),當中最長的友誼大橋可直接通往位於氹仔的澳門國際機場。本澳首條斜拉橋 — 西灣大橋,已於二零零五年一月九日正式投入使用。雙層大橋上層有六條行車線,而下層則有四條行車線。下層將於颱風期間開放供使用。氹仔和路環之間也有一條 約2.2公里的路氹連貫公路相連。

旅客除可經澳門半島最北面的關閘到達珠海市和中山市外,亦可經位於路氹城的蓮花大橋到達珠海的橫琴島。

時間

澳門的時間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早八小時。

人口

至2013年3月31日,澳門居民約有58萬6千人,其中大部份居民住在澳門半島,兩個離島人口較少。 澳門居民以華人為主,佔總人口的94%,葡籍及其他國籍人士只佔6%左右。

語言

中文和葡文是現行官方語言。居民日常溝通普遍使用廣州話,但許多居民也能聽懂普通話(國語)。英語在澳門也很通行,可在很多場合應用。

貨幣

澳門的官方貨幣單位是澳門幣(PATACA)。紙幣面額計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種;硬幣有1毫、2毫、5毫、1元、2元、5元和10元七種。

在澳門售賣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務收費一律以澳門幣計算,但也可使用港幣或其他流通貨幣。兌換率按市場浮動率釐定。

1美元約兌換澳門幣8元。港幣100元約兌換澳門幣103元。

銀行、酒店或銀號均提供兌換外幣和旅行支票的服務,而且地點適中,十分方便。另外,澳門國際機場和葡京酒店內提供二十四小時兌換外幣服務。

本地或外地貨幣可自由出入境,數量不限。此外,信用卡也可以在澳門部份商店流通使用。

氣候

澳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西側,是中國大陸與南中國海的水陸交匯處,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冬夏季風向相反,屬季風區及氣候分類方面屬夏季多雨暖溫帶氣候,每年以10月中旬至12月天氣最佳,最為舒適。

1月和2月是澳門冬季,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接踵而至,經過華中華南進入澳門,帶來寒冷乾燥的北風,市區溫度有時會降至攝氏10度以下,通常這兩個月內記錄得全年最低氣溫,由於大氣中水氣含量不足,故降雨量及降雨日數較少。

3月和4月是季節交替期,南中國沿岸吹東或東南風,氣溫及濕度上升,春季期間,除了間中極為潮濕,有霧、毛毛雨及能見度低之外,其餘日子天氣尚好。

澳 門夏季較長,5月至9月由於天氣炎熱及潮濕,故此帶來不少惡劣天氣,如暴雨及雷暴等。而水龍捲亦偶有出現,同時5月至10月,頻密地出現熱帶氣 旋,造成這段時間內不論雨量、氣溫、降雨日數及雷暴等,都達至全年最高峰。當本地區懸掛 8號熱帶信號時,所有海上及航空運輸中斷。

10月秋季來臨,亞洲大陸天氣轉涼,澳門秋季時間短暫,天色晴朗,天氣穩定,舒適度高,最後返回清涼乾爽的11月,而北方的冷空氣亦準備在12月,週而復始,再次入侵。

飲用水

澳門的飲用水主要由中國內地供應,飲用水輸入澳門後再由自來水公司加以氯化消毒及過濾。雖然飲用水經過處理,但仍需煮沸才可飲用,可確保清潔衛生。各大酒店和餐廳都有蒸餾水供應。

電力

澳門的電壓是採用220伏特的交流電,頻率為50赫茲。電插座通常是方形或圓形的三腳插座。建議使用之前先檢查一下。

衛生及醫療

澳門的公共衛生設施在亞洲各國及地區中,居已發展之列。此間男性居民的平均壽命是75.5歲,女性居民則達79.9歲。

澳門的氣侯適中,並無地區性的疾病。旅客在正常情況下毋須出示任何醫生證明,除非在澳門或鄰近地區出現特殊情況,可能要求旅客出示健康證明,尤其是疫苗注射的證明文件。 澳門半島及離島的衛生局會定期按照國際標準檢驗水質。

澳 門有公立醫院、私立醫院、衛生中心及私家診所為居民提供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如有緊急需要,可聯絡仁伯爵綜合醫院,地址:若憲馬路;電話: (853) 2831 3731或鏡湖醫院,地址:連勝馬路;電話:(853) 2837 1333,也可直接到兩家醫院的24小時急診中心求助。如非緊急情況,可到分佈在澳門市區或離島的衛生中心求診。荷蘭園大馬路的塔石衛生中心離市中心最 近,電話:(853) 2852 2232。

除西醫外,澳門還有不少中醫師。如果旅客想獲得中醫的醫療服務,可致電(853) 2856 2404澳門衛生局或(853) 2837 1333鏡湖醫院查詢。

保安

澳門是治安良好之地,警察局及報案中心全日提供服務,市民可致電999報案;此外,亦設有兩條全日為旅客服務的緊急熱線,中國內地旅客可致電110,海外旅客可致電112 。

新聞媒體

澳門出版中文、葡文及英文報章,分日報和週報兩種。

此外,還出版兩份關於澳門及其地區人文方面的雜誌。文化局編製的《文化雜誌》季刊,有中文及葡英兩個版本;《澳門雜誌》有中文、葡文及
英文版本,由新聞局出版,中文為雙月刊,葡文及英文則每季出版一次。

澳門的電台和電視台,分別以不同頻道用中文和葡文廣播,提供新聞、資訊及娛樂性節目。

通訊及郵政

澳門的通訊方便快捷,電訊網絡覆蓋全面,公用電話分佈市區各處,所有本地電話通訊聯絡每次使用收費為澳門幣1元,可通話五分鐘;無論在各大酒店或公用電話 亭,都可使用直撥國際電話服務,與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聯繫;也可使用電話卡。郵遞方面,除了平郵和空郵等一般服務之外,還有特快專遞。

在 澳門,使用固定電話接撥市內電話無需收費,但使用公用電話則需收費澳門幣1元。澳門半島及離島都有接受硬幣和電話卡的公用電話亭。如留澳期間需要 使用流動電話,可致電1000(澳門電訊有限公司)、1118(和記電訊)、1628 (數碼通流動通訊(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或1888 (中國電信(澳門)有限公司)查詢。此外,和記電訊網絡還提供流動電話隨身導遊服務,遊客只需按代碼#83便可收聽。

世界文化遺產

澳 門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港口。自十六世紀中葉起,澳門一直由葡萄牙人管治,直到1999年才回歸中國。獨特的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了東西方美學、文化、建築 和科技相互共融的影響,保存了具歷史價值的街道、民居、宗教文物、葡萄牙和中國的公共建築物,而且具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砲台和燈塔。由於澳門的國際貿易發 展蓬勃,成為了中西方最早期和最悠久的文化交匯點。
資料來源: 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