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此: 主頁 > 關於我們 > 刊物 > 體育季刊
2003第三期
2003第三期
「武術與奧林匹克」專題徵文比賽得獎作品刊登

本文是澳門體育發展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澳門組織委員會、澳門武術總會聯合舉辦的「武術與奧林匹克」專題徵文比賽一等獎作品。該項專題徵文比賽的目的,是促進澳門體育文化的發展,喚起本澳市民對奧林匹克運動與武術發展,特別是武術申請成為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項目的關心及支持。

同時,主辦單位已將該論文選送參加由國際武術聯合會在上海主辦的「2003年國際武術論文報告會」。本年十一月,第七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澳門舉辦期間,國際武術聯合會還將在澳門舉辦「武術與奧林匹克文化專題報告會」,以配合奧林匹克文化年的宣傳活動。

體育發展局

求同存異 取長補短
--從文化角度看東方體育的國際化傳播
李文欽 田春陽


【內容提要】:本文以中國傳統體育和奧林匹克體育運動的文化特點為研究物件,通過對二者的對比,從社會、道德、民族精神等方面展示其文化差異傳播的影響,並試圖展望中國傳統體育在國際上的傳播與發展。
【關鍵字】:東方、西方、傳統體育、奧林匹克、文化

1前言

中國傳統體育,主要是指中國傳統體育運動專案,如武術、氣功等,這些運動項目以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為其理論基礎,樸素的"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存心養性"、"以禮制心"、"身心共練,性命雙修"等辨證思想是其主要的理論基石。

中國傳統體育運動專案有自己完備的技術和理論體系,其精華部分若得以傳播推廣,必將可以造福全人類。然而,眾所周知,目前在國際上舉行的大型運動會競賽項目中,卻極少能見到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專案,而以西方體育為主的奧林匹克體育正以明顯的優勢在全世界廣泛開展。

基於這種現狀,如果從文化角度上來分析東西方體育的特點,找出二者的共同點和差異性,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發掘中國傳統體育的精華,對奧林匹克進行有益的補充,必將可以促進世界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有益於推動中國傳統體育自身的發展繁榮。

2對東方傳統體育的文化認識

2.1倫理道德性

中國文化是倫理道德型文化,中國傳統體育的精神也深受其影響,重人倫、重道德是中國傳統體育的一大特色。"將體育視作一種培養人遵從禮儀、修持情操的手段和體現"仁"、"禮"的方式。因此,中國傳統體育中競賽的首要任務不是爭取勝利,而是要在競賽中遵從禮的規範,實現道德的昇華。"成書於13世紀的《蹴鞠圖譜》還以專章論述儒家思想如何在蹴鞠中體現。中國傳統體育的規則也不是針對該項活動本身而定的公平競爭原則,而更多的是從禮儀修養的角度,對參賽者提出品德要求,其重點不是鼓勵取勝,而是比較誰更符合禮儀規範,誰更顯示出一個謙謙君子的操守。競技中的勝負往往不是第一位的,而富有揖讓精神的行為規範更具競爭性,更引人矚目,這就是孔子所謂"射不主皮"的精義所在,是所謂"君子之爭"。

2.2農業社會思想性

中國傳統體育是在獨特的社會環境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其民族性格既有勤勞樸實的一面,也有求穩怕亂,不提倡競爭、冒險和開拓的一面。與西方的思維方式相比,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有較明顯的整體性、收斂性、倫理性特徵。這種思維方式影響著中國傳統體育的目的、地位、作用、內容以及方式方法,使其帶有明顯的農業社會烙印。因此在體育中競技活動並不居於主要地位,而以個人修身養性為主的保健運動在整個體育中佔據較高的地位。其典型的項目有導引、太極拳、氣功等,這些項目在強化和優化人體的生命功能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是農業民族發展程度最高的體育運動。

2.3哲學基礎

以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為指導,是中國傳統體育的重要特徵。這種哲學思想觀點也是中國傳統體育的理論支柱。我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人的始基物質是"氣"--"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中國古籍中,在哲學、醫學、經書等書中,都包括了大量的氣的內容"。而這一條又取決於人體自身組織中"陰"、"陽"結構的運動狀態,陰陽和(相對平衡)則壽,陰陽離(不平衡)則夭。因此,能否保持一個陰陽和諧的內部生態環境,就成為衡量機體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

3 對西方奧林匹克體育文化的認識

3.1 產生的背景

19世紀,西方工業達到昌盛時期,人們需要尋求能夠對快節奏高緊張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起調節作用的新的體育形式,同時,自然(生命)科學的發展也促使人們努力尋求理想的體育活動方式。於是,既能體現競爭精神,又富娛樂和調節生活功能的競技運動迅速發展起來,奧林匹克便誕生於這樣的社會時代環境中。奧林匹克體育具有多元、多樣、多層次的結構,以競爭為主導,既能滿足個人身心發展的需要,又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具有開拓性、科學性和商業性等優點。

3.2突出細節分析

人們企圖以"分析""試驗"的認知方式去揭示體育的奧秘,沿著"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的途徑不斷深入觀察和分析,並以此衡量體育的功能和規範其手段、內容和方法,使體育活動朝著嚴格的"針對性"、"專門性"的方向發展。這種體育重視人體的外部運動,但不注重人體內部運動與外部運動的協調統一和生理功能的整體優化。其健身採取"分而治之"的原則,結合人體解剖學的原理,將人的身體分為上下肢、軀幹、腹背各部分,或按身體素質分為耐力、速度、力量、靈敏、協調,或按能量供給特點分為有氧、無氧,對人體各部分分別採取針對性練習,再將這些局部練習效果綜合起來達到整體健身的目的。

3.3突出公平競爭

商品經濟的發展,使競爭成了近代西方社會生活的普遍現象,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提高、在競爭中求完善成了人們的普遍心理。競爭機制也必然進入體育領域,競爭精神也便構成了西方體育文化的靈魂和核心。競爭性強的運動項目成為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在體育競爭中,只有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法則,沒有身份地位的差別。西方近代體育的競賽規則是保證公平競爭的法律性檔,它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為基礎確立的,從而保證體育競爭的公正性和規範性。

"重獨立、對立和分離的西方價值觀認為人與天處於對立鬥爭的狀態,主張發揮人的主體能動作用,重視人對自然的支配和抗爭。在人與人的關係上,西方首先關注的不是倫理而是競爭,表現在體育運動中則是強調勇敢、頑強、拼搏和向上的精神。"奧林匹克諸項目,如田徑、游泳、球類遊戲等無不體現人與自身能力、與對手和與大自然的抗爭,展示人類開拓進取和爭強搏擊的精神和勇氣。

4東西方體育精神的對比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告訴我們,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精神形態--對奮鬥、和諧的狂熱崇拜、即表現為自我超越和自我節制的追求"。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源於體育的生活哲學,但它"所宣揚的友愛、平等、尊重、理解、寬容、無私和奉獻等,不僅超越了體育本身的範圍,更加是一種對人類生活準則和道德規範的追求。"

東西方某些體育理念有著不謀而合的妙處。如東方宣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西方人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我國的道家強調"形神合一",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而《奧林匹克憲章》中提到"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人生哲學。"

西方體育折射著古希臘文明精神的光輝;中華武術則交融著華夏古老文化生命的律動。西方體育崇尚人體力量和自身形象的真與美;武術則在陰陽二氣理論的引導下,"武為外形,形神兼備,文為內涵,內外合一",在意趣中求得一種美的和諧。西方體育總是在一種有限的時空裏尋求人類自身的最大發揮和極限;武術則力圖在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中把握人的生存精神。中華武術用諸如"大鵬展翅"、"金雞獨立"、"黑虎伸腰"、"白鶴亮翅"等仿生式的惟妙惟肖的術語來命名動作,使之烙上農業文明的印記,而且分明帶有"圖騰崇拜"的文化淵源;西方則好以人物的名字來命名動作,當然被此榮幸的人物, 必得是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在體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具有里程碑式的功績。中華武術旨在使運動的個體在心、神、意、氣達到一種心動形隨、意發神傳中的"內外三和"和"形神兼備";西方體育則追求動作編排的"高、精、尖、難"。

中華武術淵源悠久,體系完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體育事業的傑出貢獻,惜乎不為世人所瞭解,迷霧重重,以至得不到有力推廣。奧林匹克體育則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進入了興旺發達之新階段,它從生產、軍事和宗教等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社會文化現象,並有完備的物質設施作保證。在工業文明的背景和近代自然科學的支撐下,現代體育伴隨著西方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 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速度發展著。

然而西方體育在全球擴張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其自身精神、理念的局限,奧林匹克也出現了一些難以自療的症狀。在這種形式下,東西互補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中國傳統武術將以其充滿個性魅力的價值觀念、文化觀念、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對奧林匹克運動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中國偏重于人體的康壽、保健、療治的養生體系,有完整的結構功能和理論基礎,並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對於奧林匹克運動中出現的注重高水準競技運動能力的培養、追求肌肉強化,而忽視人體精神與外形的和諧,忽視人體與自然和諧的狀況,無疑是一種完善和補充。"具有儒家色彩的中華傳統體育倫理思想所體現出來的公正、誠實、仁愛、友善等觀念,對當今世界體育競賽中出現的興奮劑濁流和球場暴力的陰影無疑具有淨化作用。這使得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和奧林匹克運動的互補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必將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崇高品質對奧林匹克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做出積極有效的貢獻,以推動世界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造福于全人類的健康。

東西方體育事業經過多年的接觸碰撞,終於走向親和融通。人文奧運口號的提出,正是東西方體育事業多年接觸的產物,也是當今世界體育事業發展面臨困惑,有識之士經過深思熟慮而提出的富於建設性的口號。

5東方傳統體育得到國際化傳播的展望

當前,體育項目林立,中華傳統體育運動將以何種模式推向世界,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在向世界推廣傳統體育的過程中,"要正視項目具有多種功能的特點,要樹立國際意識,站到一定高度上去規劃發展;要在不同的層次上推廣幾種模式,重視文化的交流,注重傳統武術的推廣。"

以武術來說,中國深厚的文化積澱不僅是武術的理論來源,而且決定著武術的運動特徵,成為推動武術發展的精神動力。中國武術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培養體能、團結禦敵等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特徵,顯示了其獨具傳統的特色。此外,中國武術-還特別強調"武德"觀,認為武德與武術密不可分,無論是套路之美還是技擊之力,都沒有離開"武德"這個軸心。武德不僅具備了現代體育所需要的共同道德意義,而且還具備了現代體育道德所欠缺的道德品質。要解決當今世界體壇的暴力問題,利益問題等,出路或許可以在古老的中國傳統武德文化中找到。

奧林匹克體育以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滲透到中國體育中,給中國體育增添了活力,促使其走上現代化的道路。而中國傳統體育因其具有完整的功能和完備的理論體系,具有普遍的適應性,這"對奧林匹克體育中出現的注重高水準競技運動能力的培養,追求肌肉發達,忽視人體精神與外形的和諧,忽視人體與自然和諧的狀況,無疑是一種完善和補充"。而中國傳統體育只有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才能走向世界,並對奧林匹克體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武術進入奧運會,是中華武術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東西方體育走向融和的必然結果。今後我們應加強自身的改造,不斷向奧運精神靠攏,以儘快實現武術進入奧運會的目標。武術只有進入奧運會,才能最終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開來。

參考文獻:
    * 孫葆麗.健康報,體育現代與傳統手拉手--修身養性與競技對抗.2001年7月。
    * 范欣、張化、薛文智.中老年氣功修練入門.第三屆太極拳修練大會。
    * 孫葆麗.健康報,體育現代與傳統手拉手--君子之爭與金牌搏擊,2001年7月。
    * 2008奧運與青年論壇,http://www.bjstudent.org.cn
    * 祝興平、潘俊傑、陳中:武術入奧-東西文化劇烈碰撞。
    * 初探奧運人文精神http://www.sxpublic.gov.cn/wmfw/tycz/aoyun2.htm
    * 肖紅征:試論武術的特點,武漢體院學報,1995年2期
    * 孫宏明、柳力博、崔文華:拳肢打出新名牌-散打王營造中國體育模式新思維,中國新聞網2001年12月1日。